标题关键字 作者 单位 刊名
电话:+86-010-86203157
首页 期刊资讯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研究 学术会议 专 利 专著与出版 在线投稿 学者专栏
公告: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权威发布
中文学术数字文献下载平台
新闻资讯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期刊资讯 > 新闻资讯 >
全面落实电影产业发展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2017-12-25 10:09 来源:bt365官网亚洲版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科学论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科学论断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是我们推进新时代电影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通过电影传达文化自信,同时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自觉承担起新时代应有的担当与使命,让中国电影成为文化产业中的引领性产业,成为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形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以人民为创作中心,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展示“中国故事”的优秀电影作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对今后的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艺术创作必须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必须为人民过上美好精神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文艺工作从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电影是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双百”方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主题和选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更好地融入电影创作之中,在电影创作中坚持人民形象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展电影对人民的书写角度和表现方式,以人民的评价为最高标准,真正做到电影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以充沛的创作激情、鲜活的影视语境、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感人的形象讲好中国故事。
    西部电影集团曾经创作诸如《红高粱》《人生》等精品,创立了以关注人和情感为核心的西部电影美学风格,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围绕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加快创作《第七次抉择》《周公传奇》《青春公社》等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传播和弘扬人民真善美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和共同追求。
    以“三精”要求为标准,用工匠精神探索“新西部”电影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就是让我们以电影作品承载更多思想价值、审美情怀、形式技艺,让我们用真诚之心、独特之见、深刻表达去完美呈现精品力作。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事实上一直是西影的不懈追求。60年来,西影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作出的电影《老井》,成为一代人在逆境中奋斗不息的精神指引;武侠电影《双旗镇刀客》因其浪漫主义与极致的主题引起世界范围内重视;经典电影《大话西游》成为中国最具文化影响力的文化现象;首部获得金熊奖的电影《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奋进的民族精神。至今,从西影走出的一大批电影创作者仍然在发扬西影精神,活跃在影视一线。    
    当前,西影进一步加快了改革振兴步伐,将“三精”要求贯穿电影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内容题材形式手段上下功夫,通过对观影人群、题材类型、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等进行科学研判,精益求精打磨作品,用工匠精神探寻“新西部”电影风尚。
    坚守艺术理想,“树三讲,去‘三俗’”,扶持青年电影人,培养德艺双馨的主创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文艺创作要“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电影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承载着一定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对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有着持续性影响,最终的效果就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社会效益始终是电影创作的第一追求,而电影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道德情操是决定能否出好作品的关键所在。
    西影有着扶持电影创作者尤其是青年电影人的优良传统,当代知名导演黄建新、编剧芦苇等都是从西影走出去的。当前,我们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上,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修养、艺术训练,加快完善剧本原创中心、国际战略部、艺术管理服务中心等机构运行机制,积极培养德艺双馨的主创队伍,建设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成立西部电影投资基金等,构建影视产业发展良性生态,探索并形成编剧签约、青年电影人扶持计划等人才培育合作机制,为优秀电影创作、优质电影项目、优秀电影企业提供平台、资金与服务保障,努力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构建“双效”统一的体制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高效协同的电影生态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快西部电影改革振兴的步伐,立足时代新特征,把握社会新变化,在影视创作、产业构建、市场开拓等方面注重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为构建均衡、全面、协调、优化的影视生态环境进行了创新探索,积极打造充满创作活力、高效协同合作的电影生态圈。
    按照“百年电影企业、百亿电影集团”的战略目标,我们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加快“电影、传媒、文旅、资本”四大板块协同发展,打造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建设涵盖创意策划、剧本创作评估、影视投资、宣传发行、衍生品开发、院线运营、旅游园区等领域的全产业链,打造开放包容、变革创新、活力充沛的全新影视产业生态圈。同时,不断增强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跨界融合,培育新型影视业态,服务陕西影视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以西安电影艺术博物馆为核心的电影文化艺术公共服务空间,丰富群众性艺术文化生活。
    在“一带一路”影视文化交流合作领域,我们要广泛吸纳优秀项目和成果,加强内容原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文化的创造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身处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好时代,适逢中国电影繁荣发展的关键时刻,既要把握市场趋势,也要潜心创作、耐得住寂寞;既要主动担当文艺繁荣责任,也要实现经营效益的突破。我们要坚持以电影主业创作为核心的思想不动摇,坚持重建陕西电影生态的责任和担当不动摇,坚持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坚持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动摇,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努力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由文化“高原”向文化“高峰”攀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